金融委研究金融重點問題 深化政策性金融機構改革據中國政府網消息,7月6日,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召開第五十三次會議,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研究未來一段時期金融領域的重點問題,部署深化政策性金融機構改革工作。 專家表示,當前我國宏觀經濟穩中向好,金融業將繼續深化改革、擴大開放,進一步提升服務實體經濟能力。在金融業供給側改革不斷深化的進程中,要繼續抓好存量風險化解和增量風險防范。 加大研究力度 增強政策儲備 會議強調,當前及未來一段時期,要按照高質量發展要求,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加強對金融領域戰略性、前瞻性、基礎性、針對性的問題研究。要圍繞建立現代中央銀行制度,完善金融監管體系,深化金融機構改革,優化金融組織結構,加強金融基礎設施建設,健全金融風險防控處置機制,發展普惠金融、綠色金融、數字金融,建設中國特色資本市場,促進金融、科技、產業良性循環等重大課題,加大研究力度,增強政策儲備。 中國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日前強調,要抓好存量風險化解和增量風險防范,平衡好穩增長和防風險的關系,堅決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底線。要持續深化改革擴大開放,不斷提升金融體系的適應性、競爭力和普惠性。要加快完善現代金融監管體系,提高監管透明度和法治化水平,補齊制度短板,強化監管執法,提高金融違法違規成本。 對于中國特色資本市場,中國證監會主席易會滿此前表示,我國資本市場總體仍處于發展的初級階段,投資者結構、上市公司結構、法治誠信環境等與成熟市場差異較大,需要我們在借鑒國際經驗的基礎上,立足我國國情市情,不斷強化資本市場基礎制度建設的時代性和適應性,逐步構建形成既遵循國際市場慣例又具有中國特色的資本市場制度體系。 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李波日前表示,應建立全覆蓋的金融風險監測預警體系,重點加強對加杠桿行為、債務及金融周期的監測,有針對性地創設政策工具,做好重點領域的宏觀審慎管理,逐步將主要的、重要的、有系統性影響的金融活動,金融機構、金融市場和金融基礎設施納入宏觀審慎管理。 更好發揮政策性金融機構重要作用 會議指出,近年來,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政策性金融機構改革取得積極進展,要繼續加以推進。要堅持依法合規,完善規則制度,一行一策,從增量改革入手,漸進式、分步驟推進存量業務改革,實現業務分類管理分賬核算,有序提高透明度,強化資本約束,加強風險管理,健全激勵機制,壓實機構主體責任,更好發揮政策性金融機構在服務實體經濟、服務國家戰略方面的重要作用。 招聯金融首席研究員董希淼表示,政策性銀行改革的重點是實施業務分類分賬管理,有助于明確政策性銀行職責定位。同時,強化政策性銀行的“政策性”,加大對國民經濟重大領域和薄弱環節的支持,更好地服務國家戰略。 |